一年一度的美院畢業(yè)季來臨,在歡笑與淚水、離別與懷舊中,又一群美院畢業(yè)生將走出校園,邁上人生的新旅途。臨行時,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、獨立藝術家徐冰特意為畢業(yè)學子寫了一篇簡短的小文章《畢業(yè)季的話》,談及許多年輕人內(nèi)心的困惑與疑問:進入社會,遇到我不喜歡的人和事,怎么辦?只能做基礎工作,覺得不受重視,怎么辦?在金錢和精神追求之間兩難,怎么辦?…… ↓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、獨立藝術家徐冰 回想81年我們這屆畢業(yè)時,有點悲壯感,因為好像是文化部讓我們提前離校了。但我比較幸運,留校了。我記得在告別會上我代表畢業(yè)生講了一段話,說了些什么記不清了,30多年了,只記得給不少同學說哭了。下來后有人說:“你說的真好!真感人。”其實是在那個節(jié)骨眼上,大家都處在興奮、焦慮、傷感或躊躇滿志的復雜情緒中,容易激動。 前兩天央美藝訊網(wǎng)請我談談畢業(yè)生的“焦慮”。我說,有焦慮說明這個學生對事情認真,不玩世不恭。其實每個大時代的轉折和個人階段性轉折,都能為自己調(diào)整并聚集出新的能量,在過去階段中積累的東西,在步入新階段后會被調(diào)動出來。比如我?guī)啄昵盎氐街袊?,就是個人的階段轉折,特殊階段的特殊體會,更知道了這個國家是怎么回事,體制、在野,前衛(wèi)、保守這些部分之間的較力或中間地帶所激發(fā)出的活力……。這些體會與過去經(jīng)驗的重疊,生長出新的思維,并聚集成新的思想動力和創(chuàng)作能量。這真讓我接了中國現(xiàn)場的地氣,這種地氣可是別的地方?jīng)]有的。藝術之外,校園之外,一定有很多東西是你討厭的,這沒辦法,你有本事就潛入其中,忍受不喜歡的東西,穿透它,摸摸里面有什么是有價值的。 說到現(xiàn)在畢業(yè)生與我們那時不同在哪,我們這一代是被動的,讀什么,畢業(yè)后去哪,都是國家安排的,不需要主動性和選擇性。而你們這會兒就必需學會選擇,因為世界的機遇和選擇多了,可以迂回的空間大了。我的問題就是不善于選擇,但我懂得聽天由命,給你放在哪兒,然后它的現(xiàn)實條件就是你的工具。 現(xiàn)在選擇是多了,但干什么開始都難,你必須積累夠足夠的“信譽”以證明你能夠做好你想做的事(這在哪都如此)。其實你暫時只能做什么都沒事兒,在哪都有社會創(chuàng)造力和民間智慧,就看你是否能夠接收它,能不能接收就看你的修為和心性了。我的原則是要干就全力投入,我發(fā)現(xiàn)不管干什么,不惜力的人就越來越能干;計較的人,其實都是在浪費自己,會越來越笨。都看過動畫片《大鬧天宮》吧,作者張光宇說過一句話,他說:“我這輩子連任何一張小插圖,都用最大的力氣去做好。”齊白石做木工,還做到60歲呢,這是他的素描長期作業(yè)呀,你看他這“功”練的,受用到百歲都不散。 說“年輕人趕上了一個好時候”,這話出于對年輕的羨慕,但今天這么說與過去的內(nèi)容不同。我總說今天的人類從某種角度講具有“原始時代”的特征,每天都有新事物和新工具出現(xiàn),人們面對太多的“陌生”,對誰都一樣,幾代人被同時放入一個“陌生世紀”中,積累的知識和舊經(jīng)驗被重組和淘汰,積累的多被淘汰的東西就多,在這點上你們優(yōu)于老師們。 過去幾年做“千里之行畢業(yè)展”和“CAFAM未來展”對我來說是解讀青年作品、分辨兩代人區(qū)別的過程,我時刻保持著一個意識:他們比我年輕,在對新事物的敏感度上,對未來趨勢的認可度上,以及生理的適應性上,一定比我強。他們代表未來,這是生物層面的,是進化的本能。這真讓人羨慕,我在這個年齡階段時的愚昧勁,差哪兒去了。 所以,我也能從畢業(yè)生的作品中看到,在老師教給學生知識技巧的同時,也受到老師局限性的制約,這在不少作品中顯而易見。這就是教育的難題。東西方藝術教育各有所長,各有弊端(這里不多說)。我們的藝術教育到現(xiàn)在是被動的、沒有體系的,因為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比哪兒都繁雜,我們在繼承自己傳統(tǒng)藝術的同時,還要接受強大的西方古典與當代文明的成果, 有太多需要考量的內(nèi)容。(而西方目前基本上只需要考量他們自己的傳統(tǒng)與由他們主導的當代文明的問題。) 我們目前藝教體系的核心,基本還是西方19世紀的訓練方法,在此之上,又檢回某些殘破不全的傳統(tǒng)院體的傳承方法和夾生的西方當代藝術的教育法。由于“體”的破碎,學生完成了不少老師臆想出來的某種樣式的作業(yè),獲得了零碎技巧,卻往往不知道學了這“本事”以后到底做什么用。畢業(yè)了也說不上來,作為一個藝術家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做什么的,面對未來現(xiàn)場自己應該具備什么。 說這些,我是想請大家要有一個警覺:我們身上是被注入了一種優(yōu)劣參半的“學院基因”的。我們要思考一件事情,現(xiàn)今中國出現(xiàn)的千奇百怪的藝術家,卻都是在一個教育方式中捏出來的,有人能夠走出來;不少人卻被困在其中。面對這部分已經(jīng)被植入的基因事實,自己要好好撿一撿,我相信這里一定有特殊的好東西,且是其它體系里沒有的。留什么?丟什么?全憑你的清醒與警覺的能力。 人類一直在探究“藝術”是什么,探到今天卻進入了一個藝術是什么最不清楚的時代。藝術是什么都模糊了,那什么是好的藝術家,要不要執(zhí)著于藝術本身,該往哪兒使勁自然就更不清楚了,怎么辦呢?要我說懂得把生命合理的用掉就好。什么算合理又是個案的,就像每一個生理肌體是個案的一樣。如果你對物質(zhì)、錢看的重,那你就索性全力以赴去做個成功的商業(yè)藝術家,我不覺得這不好。老師說不要被錢左右,但你可以說在錢的背后體現(xiàn)了別的價值;如果你是一個理科男,這在藝術圈屬稀有,你可以為混沌的藝術界帶入點嚴謹?shù)臇|西,也許藝術與科學日益同流的未來,說不定你越來越有用場;如果你是個帥哥、美女,那你比丑男丑女在社會上更方便,這方便就有可能讓你思維輕浮許多,這一定會反映在你的作品中;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個被藝術史記載的人,那你就得準備好舍棄很多東西,要辨明推動藝術歷史的核心在哪兒。搞不清,你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你希望的人。 學生都是可愛的,和學生討論藝術是件快樂的事情。跟學生交談,看他們的反映,通過他們的一舉一動判斷他真實的性格和誠懇度,這個學生到底是塊什么料,我相信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寶藏,只是品種不同。老師真正的作用是看這個礦山從哪兒下手,怎么個挖法。作為老師需要先進入他們,然后才知道該怎么動手。學校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豐富的藝術生態(tài)場,學習期間,你在其中東碰西撞,老師只是幫你踩踩點,或先開個口。 有句話說的有意思:“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地圖,這地圖都是畫好了的。”在老師看來學生也是孩子,離校了,將來這地圖怎么走,誰都不知道。就像我做了這么多作品,回頭看時才知道,原來我對這類事有興趣,是這么一個人,原來如此。你往哪兒去,怎么走,其實不是計劃出來的,實質(zhì)是由你的性格和質(zhì)量決定的。學校和老師的作用是讓你成為一個有基礎的人,至于你去從事什么類型的藝術或什么領域的工作,你都應該是一個有質(zhì)量、有創(chuàng)造力的人。至于你能走多遠,這要看你抓住命運的能力和運氣。你談戀愛不小心,婚姻亂七八糟,弄的你沒辦法;身體出問題了也不行,思維被某事障礙了也毀了,光畫的好有什么用。 我作為獨立藝術家曾經(jīng)在世界各地做過許多作品和展覽,那時我常想,我要是再聰明一點就好了,這是我那時真實的認識?,F(xiàn)在我卻相信,藝術的創(chuàng)造力,本質(zhì)不來自于IQ,而真正來自于社會現(xiàn)場的能量。中國可是個可以創(chuàng)造巨大能量的地方,就看誰有這個本事,懂得吸納這能量,用在你覺得值得用的事情上。 ↓2015中央美術學院畢業(yè)季展覽現(xiàn)場 圖文來源:鳳凰網(wǎng) 編輯:楊匡 ?【西美微畫廊·尋找才俊計劃】? ▲無論是設計,還是雕塑、繪畫,只要你有才,我們就關注! ▲把您的簡歷、作品名稱及簡介、作品圖片發(fā)送至郵箱:xamyzcgs@163.com,注明【尋找才俊】,就有機會在我們的微信平臺上看到你的英姿!